现在哪个app能买足彩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斗山镇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放弃

发布机构: 台山政府网 生成日期: 2021-11-07 15:50:00
浮石飘色:童子凌空飘行 奇迹举世惊叹

图1_副本.jpg

在乡村巡游的浮石飘色(通讯员供图)


图2_副本.jpg

浮石飘色参与活动巡游(通讯员供图)


图3_副本.jpg

赵汝潜为色仔装扮戏服(通讯员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卓栋 马勇 彭纪宁 通讯员 江宣 梁园园 谭耀广


  小童化古妆、穿戏服、戴头饰,“凌空而起”化身“穆桂英”“赵子龙”,这便是神奇的浮石飘色给人最深的印象。

  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浮石飘色,300多年前诞生于江门台山浮石村。当地是著名的赵宋“皇族村”,赵姓村民的先祖来自中国北方。而飘色这项源于中国北方“高抬”表演技艺的民俗文化表演,通过数代村民借鉴、传承、复兴方成大器,可谓是历史的奇妙结合。


源自北方 融入北帝巡游

  当地资料记载,位于台山斗山镇的浮石村,建于宋末元初,已有600多年历史。当地赵姓村民均为赵宋皇族后人。

  浮石飘色第五代传人赵汝潜介绍,浮石飘色来源于“陕西高抬”等北方民间表演技艺。在清代,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时,北京陕西会馆都会组织同乡上街巡游并表演“高抬”。清代乾隆年间,浮石举人赵家璧上京会试时,觉得“高抬”非常热闹有趣,并在无意中“识破机关”,掌握其中奥妙,于是他便回乡推广。

  恰好,浮石村也有一项巡游民俗,那便是北帝巡游。在我国道教文化中,北帝是统理北方、统领所有水族的神祇,相传拥有消灾解困、治水御火及延年益寿的神力。于是在每年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浮石村民便抬着“北帝菩萨”巡游降福,巡游时以彩旗、锣鼓、龙狮等相随,沿途信众点燃爆竹、焚香祈福,气氛本就十分热闹。而当赵家璧传入“高抬”后,村民便将这项技艺融入北帝巡游,沿途表演各种民间故事,让巡游观赏性更佳,浮石飘色便由此诞生。

  赵汝潜说,光绪十四年(1888年),浮石族谱首次记载飘色,当时的浮石飘色就已经是北帝巡游中的必备节目。


巧妙设置 仿若凌空飘行

  浮石飘色从诞生至今,表现形式较为固定。表演时由俗称为“色仔”的小孩装扮为戏曲人物,由穿古代武士服装的壮汉抬在“色柜”上行进。“色柜”下方的木箱叫做“色屏”,支撑“色仔”的钢枝,叫做“色梗”。每台飘色有两个“色仔”,一上一下。坐在下面的“色仔”称为“下色”,又称为“屏”;凌空高立在色梗上的“色仔”称为“上色”,又叫做“飘”。色仔左足固定,右足可以凌空自由摇动,令人有奇、险之感。

  赵汝潜介绍,色柜四面绘有历史人物故事的彩色图画,前后各开两个孔洞,用于穿杠,4人抬起,巡游时像轿子一样上下晃荡。而关键部件色梗就安装在色柜中。色梗其实是精心锻造的纤细钢枝,用作支撑上色。色梗巧妙地运用力学原理,在色柜的内部做好受力平衡,让上色稳固地站立。通过捆扎、伪装,加上色仔戏服以及下色的遮挡,观众无法在表演时看到色梗,“这样上色就像凌空飘行,十分神奇”。


推陈出新 更显巧妙奇特

  据悉,浮石飘色诞生之初,浮石分为六个大闸(村),传统上每闸设飘色一架,共有飘色六架。后来大闸(村)划分变化,飘色增为八架。每年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八架飘色一起参加巡游,习俗一直延续。至抗日战争期间,飘色游行停办了几年。新中国成立后,又因服装、色架等保管不周,色架出现散失和损坏,加上各种客观原因,飘色游行再次长期停办。

  上世纪八十年代,浮石村获得港澳乡亲资助,飘色又重新恢复活动。后来,旅美浮石乡亲赵炳炎支持增添服装等设备,自此共设10架飘色,设备及参加飘色的人员全部归浮石琳琅剧社管理。

  赵汝潜说,经过琳琅剧社人员精心构思,对飘色加以改进,推陈出新。表演内容上,10个色柜各以一个历史故事命名,其造型源于著名神话、传说和戏剧,包括“赵子龙拦江截阿斗”“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吕布貂蝉”“平贵别窑”“穆桂英挂帅”“杨金花争帅印”“木兰从军”“劈山救母”“白蛇青蛇”等。赵汝潜还记得,1982年,浮石琳琅剧社组织的飘色队进行公开巡游。有些对飘色不太了解的年轻人还以为上色是个人偶,“怎么做得这么逼真?还能眨眼?”当得知上色其实是小孩之后,他们连连惊叹:“这些孩子还能凌空站着?怎么做到的?”


声名远播 入选国家非遗

  赵汝潜说,从那时开始,浮石飘色除了参加本地的巡游、庆祝活动外,还应邀参加各地的庆祝游行活动。其中在台山乡亲较多的港澳地区,浮石飘色十分受欢迎。1990年和1991年,浮石飘色两度应邀前往澳门参加水灯节文艺巡游表演。1999年12月,新华社澳门分社还特邀浮石飘色参加澳门回归祖国大型巡游庆祝活动。浮石飘色也由此声名远播。2000年,浮石村被前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飘色)之乡”。2008年6月,浮石飘色入选全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5月,浮石飘色获邀前往东莞茶山镇参加大湾区传统文化大巡游活动。据介绍,当时浮石飘色队选送“赵子龙救阿斗”“穆桂英挂帅”“嫦娥奔月”“昭君出塞”四个造型参加大巡游,凌空而飘的独特艺术造型在巡游队伍中显得分外耀眼,所到之处吸引观众纷纷拍照留影以及给予高度评价。


对话“传承人”

  赵汝潜:无论如何也要传承下去


  记者:听说您学习飘色技艺也是“半路出家”,当时有些什么故事?

  赵汝潜:应该说是学习的时候年纪很大了,我记得当时已经30多岁了,在宣传队里工作。那时改革开放刚开始时,村里要恢复飘色。我只在年轻时看过几次飘色巡游,对于这门技艺了解很浅。加上停办了许多年,很多飘色都毁坏了,懂的人也不多了,只有一个叫赵善平的老前辈家里藏着色梗。所以我就和赵善平一起慢慢摸索、重建飘色队。我也抓住机会向赵善平学习色梗制作,之后是色柜、色服、化妆,慢慢掌握了飘色的制作和表演。

  记者:制作飘色设备最难的是什么?

  赵汝潜:当然是色梗了,它是飘色的“脊梁骨”,没了它就没有飘色。它其实是一条很细的钢枝。这条钢枝要很讲究,太硬了没有弹力,飘色就不能“飘”起来;太软了,支撑不住就不安全。当时我和赵善平特意到台山各处寻找,把找到的钢铁拿到农械厂加工成质量过关的色梗。

  记者:别人都说您是浮石飘色队现在的“主心骨”,您自己怎么看?

  赵汝潜:那是别人夸奖了。我就是样样都会一些,飘色的设计和制作我有参与,色仔的挑选和表演时的化妆、色服制作我也能帮忙,加上本身懂一些吹拉弹唱的东西,所以飘色队里很多东西我都能说得上话。

  现在,我更希望别人能当“主心骨”,尤其是年轻人。虽然飘色队建立起来了,也经常在村里和外地表演,但说实话,表演的规模没有我年轻时看到的大。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就是现在飘色队里的人年纪都很大了,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到外地打工,能够学习飘色和接班的人越来越少,很难同时巡游10架飘色。加上这两年因为疫情原因,表演机会少了,我心里挺着急的。

  记者:对于这个情况,您有些什么办法?

  赵汝潜:这几年我积极进校园去宣传。除了为表演时挑选合适的色仔,更重要的是告诉小孩什么是浮石飘色、怎么制作和表演浮石飘色,希望更加年轻的一代有兴趣去学去做。浮石飘色是祖宗传下的技艺,我们无论如何也要传承下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24538邮件:ts686@126.com

历史文化 - 现在哪个app能买足彩人民政府门户网站_现在哪个app能买足彩